老鼠不但糟蹋庄稼,偷吃粮食,破坏家具、房屋,而且还传播多种疾病。洪涝灾害之后易发生的急性传染病“出血热”就与老鼠有直接关系。
出血热全称为流行性出血热,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疾病,其传播媒介就是老鼠和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螨虫。出血热病毒呈圆形或卵圆形,有包膜,随老鼠的唾液、尿、粪排出,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入人体,也可通过老鼠身上的螨虫叮咬人体侵入血液,引起发病。
出血热患者一般在病前两个月有在疫区、野外作业或露宿史,或曾与鼠类接触,经过一定潜伏期后发病。其主要症状为:发热、出血和肾脏损害。发病初期似感冒,高热可达40摄氏度,出现三痛(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)、三红(面红、颈红、胸红)和多处出血(皮肤有出血点,吐血,大小便带血)。不久体温下降,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及不同程度肾脏损害,有的还出现抽搐、神志昏迷,重者有尿毒症表现。
对出血热的治疗原则是三早: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把好三关:休克关、尿毒关、出血关。发热期忌用发汗退烧药,可采用补液及抗病毒治疗。中药板蓝根、大青叶、丹参等有一定疗效。低血压期可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、血浆、平衡液及血管活性药物;少尿期则需限制液体进入量,少尿无尿者可用利尿剂;多尿期以防止脱水、低钠、低钾为主。进入恢复期还应休息1—2个月,以后逐渐增加体力活动。预防出血热要从防鼠、灭鼠着手,同时消灭螨虫,以阻断本病的传播。对被鼠类粪便污染的水和物品要进行消毒。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,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。保护皮肤,防止破损,以免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体内。只要注意防范,筑起防疫的坚强堤坝,出血热的流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